走進2025年的最終季度,品牌經理人與行銷人員面臨的,是一場市場環境的硬仗。關稅與匯率依舊高懸在天際,像兩顆未爆彈,讓不少企業按下「觀望鍵」,不敢貿然投資。今年的營運目標能否達標?誰都不敢拍胸脯保證。
要讓今年最後三個月收尾得漂亮,不只是靠企劃執行力,更考驗經營團隊對市場的掌控度與應變力。因此,第四季的工作規畫與檢討有兩大核心:
一是 補強缺失、彌補不足;提出具體的改善行動,並導入可量化的目標管理。
二是 前瞻佈局、滾動應變,把市場變數納入2026年度計畫,避免重蹈覆轍。
若確定今年已難達標,更該正面迎擊,釐清問題並尋找解法。畢竟,前方有牆,硬撞只是自傷,繞道、跳越、暫停,甚至後退,都是可行的策略。唯有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」,企業才能進化。
那麼,2025 Q4 景氣會如何?
年初預測的「九大市場事件」~極端氣候、綠色通膨、大缺工、超高齡社會、能源危機、川普2.0、戰爭波瀾、AIGC、ESG──如今依舊發揮蝴蝶效應,持續撼動市場。七夕情人節的冷清、中元檔期的微涼,似乎已預告第四季消費情緒的不安定。接下來的中秋送禮大檔,能否翻轉買氣?仍是問號。
外部環境,我們無法控制;能做的,只有扎穩基本盤。品牌若想在詭譎多變的局勢中立足,就必須持續修練「品牌五(武)力」:產品力、包裝力、資源力、經營力、獲利力,不斷升級市場競爭力,才不會被淘汰出局。
不變的是,Q4氣候理應轉涼(氣候異常另當別論),食品將取代夏日飲品,成為消費舞台的主角。變動的是,關稅談判將牽動GDP走向,「暫定的不確定性」仍最令人頭痛。好消息是,普發現金一萬元可望帶動內需消費;壞消息則是,若電價再漲,企業經營壓力將進一步加劇。
總之,2025的市場議題,多半會延燒至2026。對品牌經理人與行銷人員而言,這不只是Q4的應戰,而是下一年度計畫的前哨戰。

【2025/10節慶行銷趨勢解析】~ 三連假+五節慶,十月行銷誰是贏家?
::: 百貨周年慶 :::
- 10/6(週一)中秋節[10/4~6連假]
- 10/10(週五)雙十國慶[10/10~12連假]
- 10/25(週六)光復節[10/24~26連假]
- 10/29(週三)重陽節
- 10/31(週五)萬聖節
十月是一場行銷人的大考,光是節日就排得滿滿;今年十月份有三個三天連假,若再加上九月底的教師節三天連假,倘若普發現金也從十月份開始,對休閒產業來說,無疑是大進補的月份。然而在低迷的下半年景氣氛圍下,業者也未必能過度樂觀,如何從節慶中創造出多少成績,得各憑本事和準備囉!
百貨大拚場、好康不嫌多
十月份有中秋節、雙十國慶、光復節、重陽節、萬聖節等古今中外的節慶,但行銷重頭戲仍落在中秋節與百貨周年慶。這兩者合力構成過年前最大的送禮及消費檔期,也是百貨業者最重要的年度戰役。尤其今年新百貨賣場接連啟用搶市,各家百貨無不卯盡全力,優惠、獎項、廣告預算都祭出大手筆,只盼能吸引消費力強勁的客群。
中秋節:送禮與烤肉雙主場
中秋對不少烘焙業者而言,是一年最關鍵的檔期,往往決定全年盈虧。雖然消費習慣已逐漸轉變,中秋送禮不再侷限於月餅,但糕餅仍是主力。採購市場可分為兩塊:企業送禮與民眾自購。其中,節前一週的B2C消費高峰,將是烘焙品牌直效行銷成果的最終驗證。
除送禮外,自用市場同樣熱絡。烤肉已成中秋「全民必備活動」,帶動器材、食材、飲品全線商機。在多個連假的加持下,從街頭到巷尾,烤肉氛圍勢必瓜分了餐館的晚餐市場,成為整年度最盛大的家聚與社交場合。
重陽與萬聖:小眾卻不容忽視
重陽節的商機主要在於公部門採購敬老禮品,業者需提前三到六個月就掌握預算幅度並著手提案,真正的戰場並不在重陽節月份。十月底的西洋萬聖節,則與中元普渡迥異,它是一個屬於孩童與年輕族群的「裝神弄鬼」嘉年華。變裝遊行、派對活動、搞怪創意,正是品牌透過體驗式行銷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絕佳舞台。
::: 行銷操作重點 :::
- 強調共享價值
相較於其他月份,十月份的行銷重點應突顯「消費共享」:送禮送面子、團聚傳情感。與其陷入價格競爭,不如協助消費者找到一份能展現心意、體面的好禮,讓「分享」與「情感」成為銷售關鍵。
- 提前規劃來年
十月同時是明年度行銷計畫啟動期。此時正好檢討今年營運成果,蒐集並分析來年市場趨勢,進而推演2026年策略與方針。若能提出具體且量化的經營目標,明年達標並非難事。
總結來說,十月是一個「高機會、強競爭」的月份。會操作的品牌,把消費者的情感價值放在第一順位;不會操作的業者,最後只能在價格內耗中自我消磨。能否在這一波節慶狂潮裡勝出,就看誰準備得夠早、策略夠狠。

【2025/11節慶行銷趨勢解析】~消費力退燒,品牌如何自保?
- 11/7(週五)立冬
- 11/11(週二)雙11購物節
- 11/27(週四)感恩節
- 11/28(週五)黑色星期五
11月開場是傳統的立冬進補日。雖然台灣近年天氣偏熱,少了冬意,但「食療同源」與「該補就補」的心態依然奏效;加上保健市場蓬勃發展,保健食品、鍋物、溫補湯品等,都能在這股「補冬」氛圍下創造聲量與買氣。
然而,11月份最大的盛事卻是來自東方的雙11電商購物節,以及源自西方的感恩節與黑色星期五購物節,這些被商人精心炒熱的全球購物旋風,以層出不窮的折扣手法,成功把消費者推向衝動搶購的狂潮。在電商的線上消費趨勢下,幾乎各類型商品都會搭這個購物潮來推出大幅優惠活動來搶買氣。但幾年下來,電商平台推波助瀾過度,讓購物節淪為折扣比拼的戰場。如今消費者早已不再「秒殺跟風」,再逢今年的消費降級風,促購力道勢必退燒。
此外,11月底還有政府單位的「年度預算關帳」。對禮贈品業者來說,只要服務到位、取得信賴,常能迎來一筆「壓軸訂單」,值得提前部署。
::: 行銷操作重點 :::
購物節短期能衝營收,但折扣戰過度,品牌價值正被稀釋。加上退貨率升高、平台抽成與廣告費年年加碼,單靠電商平台促銷,已難再有效帶動利潤。
因此,許多重視品牌的業者開始轉向:
- 把重心從平台拉回自家官網
- 將優惠聚焦在會員經營與老客戶回饋
- 把購物節當成蒐集「有效顧客名單」的舞台
重點不是跟著平台殺價,而是把購物節變成「品牌節」,讓折扣成為深化顧客關係的橋樑,而非單純清庫存的陷阱。

【2025/12節慶行銷趨勢解析】~收關與佈局,品牌最後一哩路
- 12/12(週五)雙12購物節
- 12/21(週日)冬至
- 12/25(週四)行憲紀念日&聖誕節
- 12/31(週三)跨年
12月開場的重點是「雙12購物節」。這個檔期源自電商業者的再造行銷,緊接在雙11之後登場。由於僅相隔一個月,兩者的業績有互補也有互抵,若廠商能將兩檔視為一體規劃,便有機會創造出 1+1>2 的合擊效益。
12 月唯一的傳統節慶是 冬至,而最具代表性的習俗,當然非「吃湯圓」莫屬。小小一顆湯圓,承載的是「團圓」與「圓滿」的意涵。除了各式包餡、不包餡的湯圓與甜品熱銷不斷,近年更有不少品牌巧妙借題發揮,將「團圓」或「圓」的象徵延伸為行銷主題,讓冬至不僅是餐桌上的溫暖,更成為品牌故事的延伸舞台。
不過,12月的真正焦點還是聖誕節與跨年。聖誕節早已跳脫宗教範疇,成為全民歡慶的節日,相關禮品與裝飾的買氣,也往往能映照出當下景氣。然而觀察今年以來的節慶氛圍,市場熱度顯得偏冷淡,恐怕不若往年熱絡。跨年則是全球共襄盛舉的盛典,街頭、商場與餐飲空間都將瀰漫派對氣息。雖然 2025 年12/25開始列為國定假日,但聖誕節與跨年皆未能與周末形成連假,消費力恐怕會打些折扣。
展望農曆年,除夕落在 2025/2/16,意味著廠商有較充裕時間籌備年貨市場。一月份的重點將是尾牙餐聚,而 12 月正是餐飲業和尾牙抽獎品搶先布局、鎖定訂單的最佳時機。同時,年底也是五月份股東會贈品詢價提案的活躍期,想分食這塊大餅的業者必須把握入場時機。
::: 行銷操作重點 :::
進入年度最後一個月,2025 的營運成績其實大勢已定,此時的行銷重心不再是「硬衝業績」,而是如何 漂亮收尾+提前佈局,為來年的市場攻勢暖身。
- 收尾:讓品牌活動有個好結局
- 回顧全年行銷活動,哪些值得延續、哪些應該調整,適合在年底透過回饋、會員活動、品牌故事收束,讓顧客記住品牌的「溫度」而非「折扣」。
- 在節慶氛圍中,推出「感恩回饋」或「年度限定禮包」,不僅強化顧客關係,也能讓消費者感受到被珍視。
- 佈局:提前搶佔過年與新年度市場
- 農曆年檔期預熱:12 月就是年貨與尾牙餐聚的預定關鍵期,若等到 1 月才啟動已經太慢。品牌需把握聖誕、跨年的聚會氛圍,把「提前下單、提前享優惠」的訊號打出去。
- 股東會贈品市場:年底是各大上市櫃公司詢價的高峰期,能否在這個時間點打入企業客戶,決定明年上半年業績的底氣。
- 策略調整:避免陷入折扣陷阱
- 雙12雖能再拉一波買氣,但折扣戰已趨白熱化。若品牌只想「跟風清庫」,很容易陷入薄利泥沼。
- 反之,若能把活動重心放在 會員經營、名單蒐集與品牌價值傳遞,購物節就能從「價格遊戲」升級成「顧客關係投資」
總結來說,12 月的行銷不是衝刺,而是 定錨:
- 定錨品牌溫度,讓顧客記得你是「值得信賴的朋友」
- 定錨年度延續,確保來年起跑不落後
行銷人要做的,不只是把 2025 畫上句號,而是要用這個月拉出一個漂亮的「逗號」,為 2026 打下好開局。
【2025品牌&節慶行銷懶人包】總結
以上就是針對 2025 年各月份的節慶行銷解析與品牌操作建議。當然,不同產業、不同商品在面對節慶時,都可能衍生出獨特的機會。至於能變出多少營收?行銷戲法人人會變,巧妙卻各有不同。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,計畫往往追不上變化,真正需要鍛鍊的,是品牌經理人與行銷人員的「臨場應變力」。
同時,也要提醒大家,本份《2025 品牌&節慶行銷懶人包》各季係以前一季情資為基礎彙整而成。若未來環境出現重大變因(如天災、人禍或利多等),務必即時調整行銷策略,而非硬著頭皮照表操課,以免陷入「盲衝」困境。最後,還是那句老話:「凡事多做準備,任何行銷計畫都該隨時備好 B 計畫。」
行銷江湖,無捷徑可走,萬法終須歸宗。欲在市場上揮出一招絕世神功,切記別忘了練好根基內功——那便是「行銷 STP」,沒有它,任何花俏招式都只是空中樓閣,打得再漂亮,也擋不住外來的亂流掌風。
青山不改,綠水長流。且待 12 月份塵埃稍定,我再去江湖打聽風聲、搜羅市井行情,【2026 品牌&節慶行銷懶人包】便會披掛上陣。到時候,諸位行銷俠客記得備好茶酒,一起論劍過招,看看誰能笑傲行銷江湖、誰又淪為折扣幫的小嘍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