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品牌做到沒錢賺,甚至還賠更多錢,
這款的生意真了然!
文/foryou活意行銷企管顧問
《有品牌但不賺錢》——自我診斷問卷
- 你的營收成長了嗎?還是只是在燒錢,卻看不到賺錢的跡象?
- 你是不是忽略了「毛利率」這件事,只顧著衝業績,結果賺不到錢?
- 你的成本結構清楚嗎?還是天天像瞎子摸象,一筆筆支出不知道哪裡出問題?
- 你有沒有檢視過銷售管道和產品組合,是否真的帶來利潤,還是賣愈多賠愈多?
- 你是不是陷入「價格打太低,賺不到錢;價格打太高,賣不出去」的怪圈?
- 你的現金流管理是不是像爛水管,錢進得慢,出去得快,根本撐不住?
- 你有沒有真正量化品牌帶來的「無形資產」轉化成實際營收?還是在做無本生意?
- 你投入品牌行銷的費用,是不是成了「燒錢遊戲」而非投資?
- 你有沒有嚴肅檢討過整個商業模式,還是只靠希望「下個月會好轉」?
- 你是不是忽視了經營效率,讓人力、資源、時間都浪費在不賺錢的地方?
品牌不是裝飾品,不賺錢的品牌就是累贅。敢正視這些問題,才能讓品牌從燒錢怪獸變成現金機器。
品牌紅不代表你會賺,熱鬧不能當存摺用
「我們品牌現在聲量不錯,客人也常來,社群互動也蠻高的……只是,帳上還是沒什麼錢。」
如果你創過業,這句話應該聽過(或說過)不只一次。
在我輔導的品牌客戶中,最讓人心疼的不是沒人知道的品牌,而是**「大家都知道,但還是沒人買單」的品牌**。
更慘的是——你自己還搞不清楚問題出在哪。 很多創辦人誤以為品牌只要「有感覺、有流量、有風格」就會有生意,但他們忽略一個殘酷事實:
聲量≠現金流,美感≠毛利率,流行≠獲利模式。
品牌可以紅,但不能只紅在社群;活動可以辦,但不能每場都倒賠一筆。
你以為自己在打造未來的無印良品,結果現實財報像倒寫的分數表。
當你發現每個月都在忙、都在辦活動、都在跟KOL互動,
但帳上永遠只有三個字:「沒結餘」,那就不是品牌在養客群,是你在養品牌。
如果你的品牌也是這樣:叫好不叫座、人氣高但現金低,那這篇故事會是你的警世鐘。
品牌故事|品牌很紅,但紅到發燒、財報發冷
他們的品牌叫「MOONLY2022」,是近年社群上頗有聲量的生活選物店,
以「月亮系質感」為主題,主打香氛、文具、小家飾,從開幕那天起就火得不像話。
打開Instagram,滿滿KOL開箱:「每一樣都美到捨不得用!」、「這根本是生活的藝術品!」
門市一開,文青朝聖如潮,打卡牆永遠排滿人。活動一辦,現場像演唱會。
但帳本翻開來……全是空虛。
有次,會計忍不住在例會上開口:「老闆,我們這樣每月活動一場,現場賣得很熱鬧,結果扣掉人事、佈置、贈品、平台費,還是虧了五萬。到底是在衝哪門的KPI?」
創辦人強忍尷尬笑了一下:「我們現在是品牌養成期,流量比較重要啦……」
但這個「養成期」,從2022年拉到了2025年,品牌長大了,營收卻還沒開竅。

經營者的內心獨白|我不是不會賣,我是賺不了錢
創辦人Lydia其實很懂行銷,曾是知名內容平台的企劃主管,對於美感、社群操作、情境氛圍都有一套。MOONLY是她夢想的具象化,也是她人生最想證明的作品。
「我想證明,台灣也可以有一個像日本BEAMS或韓國MARDI那樣的質感品牌。」
她堅持選最好的紙張、用最高規格的香氛原料、每一場活動都請攝影師拍成雜誌等級,為的不是賣產品,而是「堆疊品牌靈魂」。
但她也不得不承認,這場品牌夢越做越虧。
「我常常覺得,我們賣得不差,但為什麼帳上就是沒錢?甚至賣越多、越忙,月底越慘……」
她後來才發現,自己打造的是「視覺品牌」、「體驗品牌」,卻不是「盈利品牌」——品牌有了知名度,卻沒了獲利模式。
foryou顧問輔導觀點|品牌若無獲利模式,只是一場高成本的自我感動
我常說:「品牌不是畫在牆上的故事,而是能養活自己、賺錢生存的模式。」
很多人把品牌當作情懷事業,夢想堆疊、質感加持、聲量買下來,結果回過頭看現金流:慘。
尤其創辦人是行銷背景、設計出身、內容人,更容易跌入三大陷阱:
1.「我不是不賣,是在養品牌」
結果一養三年,自己先餓扁。
2.「品牌不能太俗,賺錢會拉低格調」
結果變成做設計展的文青企業,不是商業品牌。
3.「人家看到我們的質感就會買單」
結果顧客只會來打卡,轉身就去蝦皮下單類似款。
你以為自己在經營品牌,實際上是在燒錢證明「我很會做品牌」,卻沒證明「我會讓品牌活下來」。

三個重點建議|打造會賺錢的品牌經營模型
以下是輔導MOONLY這類品牌時,我最常強調的三件事:
1. 品牌經營≠藝術創作,要導入「獲利設計思維」
每一個品牌行動,都要問自己:「這會怎麼影響現金流?」美感不能拿去繳租金,體驗不能拿去發薪水。設計活動時,利潤模型要優先於氛圍營造。
2. 分清楚聲量商品、營收商品、獲利商品的角色
不可能每樣產品都賺錢,但**一定要有主力品能穩賺、有邊車品能試錯、有門面品能吸睛。**別讓整間店都變成只拿來拍照的樣品屋。
3. 「品牌感」要有轉換機制,不只是美術展示
不要讓品牌停在“被欣賞”的階段,請設計一條明確的轉換路徑,從看→喜歡→擁有→回購→推薦。聲量只是開場,轉換率才是續命丹。
結語|沒錢的品牌,是不能長大的品牌
品牌如果不能帶來利潤,就只是消耗資源的形象展示。就像開一間美術館,卻沒人買票進場,終究會關燈收場。
你可以不急著大賺,但不能一直虧錢還不找路補血。 別再自欺欺人說「我們先衝流量、先養客群」,
流量沒變現機制,最後只是追風的熱鬧。
做品牌不是為了漂亮,是為了「有生意、有利潤、有存活」。
如果你也像MOONLY一樣,做得紅、看得美、叫好卻不叫座,我會建議你立刻做一份《品牌營運財務健檢》,看看:
✅ 哪些活動是虧錢的聲量黑洞?
✅ 哪些商品根本沒有利潤空間?
✅ 哪個營收來源能變成你的現金牛?
品牌是為了長大,不是為了燃燒。
《社群邀請》
這是以企業經營管理為主題的社群,每週會不定時分享相關的資訊、政府資源以及公開班課程,若有興趣,歡迎加入!加入『企業/品牌/商模經營分享』社群!請點選以下連結:https://line.me/ti/g2/-BxSnykJq97Sxw_oP-3hHBDbqfrnr4eM4Fk2EA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