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Menu
活意行銷企管顧問
  • ∎ 關於活意
    • ⌞公司簡介
    • ⌞顧問介紹
    • ⌞榮耀分享
    • ⌞商標智財
    • ⌞reBrand品牌進化實務
  • ∎ 服務項目
    • ⌞IP授權與行銷
    • ⌞品牌專書出版
    • ⌞品牌價值工程-品牌夢工廠
    • ⌞品牌進化reBrand
    • ⌞品牌經營設計
    • ⌞經營管理輔導
    • ⌞企業經營診斷
    • ⌞網路品牌行銷代操
    • ⌞品牌輔導
    • ⌞媒體公關行銷
  • ∎ 最新消息
    • ESG台灣蔬果創價服務中心
  • ∎ 訓練課程
    • ⌞線上數位課程
    • ⌞電子商務及跨境電商發展人才需求課程
    • ⌞企業競爭力提昇系列 / 訓練課程
    • ⌞品牌經營與行銷實務系列
    • ⌞自媒體/媒體公關系列
    • ⌞業務培訓系列
    • ⌞店家經營實務系列
    • ⌞顧客經營與管理實務系列
    • ⌞創意到生意系列
    • ⌞政府資源系列
    • ⌞其它課程系列
    • ⌞教育訓練需求表
  • ∎ 輔導案例
    • ⌞經營管理案例
    • ⌞開店高手案例
    • ⌞媒體公關行銷案例
    • ⌞網路行銷案例
    • ⌞品牌設計案例
  • ∎ Foryou觀點
    • ⌞品牌經營老實說
    • ⌞foryou-10大失敗的品牌與解方
  • ∎ 聯絡活意
活意行銷企管顧問
2025 年 9 月 12 日2025 年 8 月 15 日

【foryou-10大失敗的品牌與解方】彩蛋2:品牌經營四大轉念

文/foryou活意行銷企管顧問  www.foryou.tw

品牌能不能活下來,先看你轉不轉得過來

做品牌這條路,99%走到一半就彎了。
不是因為沒錢、沒設計、沒流量,而是——
心態錯了,方向就偏了;方向一偏,資源全白費。

品牌不是一種選項,它是一種養成。
成功經營品牌,得先練好一顆品牌人的心。

這一章,我不談策略、不談工具,只談這四件事你轉不轉得過來:

  • 你有沒有看清品牌本質?
  • 你願不願為品牌付出成本?
  • 你懂不懂品牌是創造價值,不是燒錢比賽?
  • 最後,你放不放得下品牌是顧客的,不是你的?


這四關,你每過一關,品牌就多一層厚度。
過不了,恭喜你,就像書名說的——失敗等你來。

轉念一|面對它:品牌不是一個東西,它是一份「情感」

品牌不是商標、不是包裝、不是Slogan,它是人對你的感覺。
你賣的不是產品,是一種讓人認同、共鳴、甚至願意為它辯護的感受。
當品牌不再侷限於可論斤論兩的有形商品時,情感元素附身後,它就能成為百變的綠燈俠,上山下海無所不能。


✅ 正面案例:兒童零嘴的「鄉愁策略」翻轉冷銷困境

這款主打天然米食的兒童零嘴,原本是食品廠一位媽媽創辦人為自己孩子研發的。
米香、無添加、低糖,怎麼看都符合健康取向,但一上市就遭遇滑鐵盧——
家長嫌「沒味道」、孩子吃一口就丟、網路評論冷清到不忍直視。

團隊原本以為是「健康訴求講得不夠」,一度準備加強科學證據、加碼認證標章。
但就在一次田野訪談中,有位阿嬤說:
「這個味道……很像我以前煮米粥給孫子吃的時候,那個香味耶。」

這句話點醒了品牌核心。
他們立刻轉向「情感訴求」的敘事: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口零食,也是長輩、爸媽陪伴時光的味覺記憶。
裝改成復古米袋造型,標語從「無糖無添加」改成「第一口回憶,從米香開始」。
搭配親子照與阿嬤廚房的故事圖文,一夕之間重拾媽媽族與祖孫家庭市場,甚至成為月子中心與親子講座的聯名合作商品。

♠ 顧問評論:

這是一個從「產品導向」到「情感導向」的轉彎典範。
健康不是特色,因為健康是基本條件;
但「我也吃過,現在給我的寶寶吃」,這是不可取代的情感坐標。
品牌成功不在改配方,而在於找到「情感的起點」。


❌ 反面案例:本土海苔品牌的「極簡翻車」翻新失敗

這是一個多年來深耕市場、廣受家庭主婦喜愛的本土海苔品牌,口味偏甜、略油,卻是許多五年級、六年級生童年下課後的記憶零食。
品牌經營者在新一代接班後,決定「升級形象」,於是大手筆找來知名設計公司重塑品牌;包裝從繽紛卡通換成全白極簡配色,Logo變細體、產品改走無字封面風格,還想切入日系超市與精品零食市場。

問題來了。
原本的主顧族群——那群熟悉「紅黃綠包裝」的媽媽族,站在架上前面完全認不出產品。
新客群則覺得「這包裝不像海苔,也不像有趣的零食」,連興趣都沒有。
網路上甚至有老客人PO出來說:「找不到我家以前吃的海苔了,原來換包裝換到認不出來。」

銷售額瞬間腰斬,最終只好重新推出「懷舊款復刻包裝」來挽回舊粉,但已流失大量信任感。

♠ 顧問評論:

設計不是品牌的靈魂,記憶才是。
這個品牌誤以為「形象年輕化」就是改包裝,卻忽略了品牌的核心價值是「陪伴日常的親切感」。
當你拋棄了消費者的情感記憶,他們也很快就拋棄你。


轉念二|接受它:品牌並非天生萬能,它必須被「投資」

品牌就像一顆種子,不能只期待它自己發芽開花,卻連澆水、施肥、除蟲都省下。
很多創業者對產品信心爆棚,卻對品牌投資斤斤計較,最後不是產品沒用,是品牌沒人記得你是誰。
不投資品牌,就像不餵狗卻要牠會看門。想讓品牌有力,必須肯投入——時間、資金、內容、人才。


✅ 正面案例:小農市集的品牌日,讓品牌成為一場生活節氣

花蓮有一家小農品牌,主打手作醃漬品,只選台灣在地蔬果,每年只收兩次菜,堅持天然醃法、慢火煮醬。
他們知道光靠包裝說不出這份堅持,於是每年定期舉辦「品牌日」,邀請老顧客、合作廚師、熟識小農,辦一場真正「吃得到、聽得到」的品牌饗宴。

這不是吃吃喝喝的市集,而是一場從源頭到味蕾的品牌教育。
現場設有食材小教室、產品試吃、職人分享,甚至還有「鹽與時間」的發酵體驗課。
活動從策劃到執行,每次都至少花掉公司一季的利潤。

但神奇的是,每次參加的顧客回去後,不但下單更多,還成為品牌的自來水推手。
某位來過活動的顧客甚至在自己的Podcast上主動介紹:「這是我吃過最有靈魂的醃蘿蔔。」
而該節目後來也變成品牌的合作通路之一。

♠ 顧問評論:

這不只是活動,而是品牌價值的「體驗交流」。
許多品牌主總問:「為什麼我們講價值沒人聽?」
因為你只發了一張文案圖,人家卻在辦一場「感官參與+價值共鳴」的真實體驗。
品牌需要的是系統性投資,而非行銷小確幸。


❌ 反面案例:超省美妝新創「省到見骨,死得無聲」

某年某彩妝新創,打著「百元開架、高級感配方」口號進軍藥妝通路。
創辦人是原代工廠二代,懂原料、懂成本,直接跟製造廠議好價格,推出一系列底妝、唇彩與眉筆,一支不超過150元。

但問題在於:品牌根本沒有「品牌」。
產品上只印小小的英文字母,沒有命名、沒有主打特色、也沒人知道哪支是主力商品。
社群完全沒經營,通路上只看到單調擺設,沒有故事、沒有人設、沒有主視覺,甚至品牌網站都是空白的。
業主的想法是:「先丟出去賣看看再說,能賣再補投資。」

前期靠低價打出些話題,但半年後銷量下滑,消費者記不住產品、也找不到回購入口。
就算有部落客開箱,也沒辦法指名推薦:「就是那支粉紅色的唇膏,我也忘了牌子……」

一年內通路下架,品牌無聲退場。連個被罵的聲量都沒有。

♠ 顧問評論:

這是典型的「靠運氣上架、靠命運收場」。
新創品牌若不給品牌注入記憶點、價值點、情感點,只是「產品做出來、價格壓下來」,
那你就只是賣貨,不是在做品牌。
當你把品牌當成本時,它就真的回收不了價值。


轉念三|處理它:品牌經營是很燒錢,它得要能「創價」

說穿了,做品牌不是怕燒錢,而是怕燒完錢沒有值。
真正的品牌經營,燒錢不等於浪費,而是懂得把每一分投入,轉化為無法複製的顧客價值。

品牌的存在意義,不是讓你更便宜,而是讓顧客更願意為你多付一點,並說一句:「我覺得值得。」


✅ 正面案例:單車品牌打造生活風格的價值升級

一個高端單車品牌,主打「越野冒險、風格生活」的精神訴求。
單車均價在五萬以上,對標的不是通勤族,而是熱愛戶外、追求風格的中產玩家。
品牌一開始就知道:「我賣的不是一台車,是一種身份認同」。

為了讓這個認同「有感」,他們大手筆投入售後服務資源:

  • 每一台車都能登記加入會員制,享終身維修支援與配件升級建議
  • 與全台在地車店合作,設立「專區」,提供專屬維修服務
  • 成立「俱樂部」,每月辦騎行活動,包含露營、越野、補給訓練與在地導覽,還請來越野教練開課
  • 設計專屬「旅騎指南App」,整合路線推薦、團騎配對、緊急求援等功能


雖然光售後系統每年就燒掉百萬,但品牌忠誠度高得驚人。
有騎士說:「我老婆不懂為什麼一台車要五萬,但我跟她說這是一整個人的生活風格,她就懂了。」

♠ 顧問評論:

這是一種「從產品價值到生活價值」的躍升。
業者沒有把錢燒在廣告,而是燒在創造用戶生活的實感,讓顧客產生「我買的不只是車,而是一種人生版本」的感受。
這才是創價,不是只算ROI,而是創造無價的使用故事。


❌ 反面案例:天天折扣的服飾品牌,打死了自己的價值感

某本土服飾品牌,原本走高質感路線,價格落在中高價區間,強調自有設計、MIT材質與慢時尚理念,初期吸引不少對台灣製有認同感的消費者。
品牌早期穩穩經營,在特定圈層累積了不錯口碑。

但後來因疫情影響、流量下滑,團隊開始焦慮轉單。
為了快速拉業績,官網祭出連續性的「三件七折」、「本日限時五折」、「週末會員加碼再八八折」等活動,幾乎每週都有「不能錯過的折扣」。

一開始真的賣得快,但一年後,問題來了:

  • 消費者學乖了:「反正再等兩天就有下一波折扣。」
  • 原價購買者開始抱怨:「我們才是真傻子。」
  • 通路商開始壓價要求配合,影響出貨利潤
  • 原本喜歡品牌精神的顧客說:「變得好廉價,不買了。」


最終,品牌被迫重新調整全通路價格,花費兩倍行銷預算才試圖「撿回品牌尊嚴」,卻已經失去不少鐵粉。

♠ 顧問評論:

這就是殺價殺到品牌自殺的經典案例。
當你天天用價格交易客戶,就別怪他們不認你的價值。你可能短期賣得掉產品,但也同時賣掉了品牌的定位、信任與記憶。
創價不是靠便宜,而是靠讓人覺得你「不便宜也合理」。


轉念四|放下它:品牌非自己的私產,它須歸屬「顧客」

品牌,從來不是誰的專利。
你可以創造它的視覺、定義它的價值、說它的故事,但最終能不能活下來,是看消費者願不願意站出來認同你、守護你、傳播你。

你創造品牌,但真正擁有品牌的,是消費者。他們不只是「買單」,更是品牌意識的建構者。


✅ 正面案例:讓顧客參與品牌T恤設計,穿出共創感

一個台灣原創圖文T恤品牌,起初只是幾個設計師在夜市擺攤販售創作T恤。
早期設計乏人問津,粉絲成長緩慢,甚至被笑說是「文青的自嗨產物」。
但創辦人轉念一想:「我們的T恤為什麼不能讓顧客自己來畫?」

於是,他們開啟一項名為《你畫我上》的品牌共創企劃,邀請粉絲投稿T恤圖案,還開放讓大家投票決定印刷款式與顏色搭配。
設計獲選者不但能獲得限量T恤,還能在品牌社群成為「小設計師」的明星。

某次有一款圖是高中生畫的「我媽說我不帥就穿帥一點」,沒想到獲得壓倒性票數勝出,成為該季度最熱銷的爆款。
這位高中生的貼文分享破萬次轉傳,讓整個品牌的粉絲數一夜暴漲。

後來,他們甚至讓Top粉絲參與商品命名、拍攝產品照,還開放「冠名T恤」提案。
從設計、命名、行銷到上架,顧客參與程度高得驚人。

有人買,是因為喜歡T恤;
有人狂買,是因為「這是我參與做出來的品牌」。

♠ 顧問評論:

這就是從「我在看這品牌」→「我就是這品牌的一部分」的關鍵跨越。
當顧客變成共創者,他們不只是買家,更是品牌的守護者。
這不是流量,是歸屬感;不是一場促銷,而是一場身份認同運動。
記住一句話:「讓顧客參與,才能讓他們自豪地帶著你走。」


❌ 反面案例:寵物食品品牌「只聽自己爽」,錯失市場共感

一個強調手工、天然、無防腐的寵物點心品牌,初期以獨特的乾燥鮮肉條與特色蔬果組合打出口碑,許多愛犬者都願意花高價購買。
問題出在創辦人對產品的堅持「過頭了」。

大量客人反映:「鹹度太高,狗狗不喜歡吃」、「包裝太硬撕不開」、「冷藏保存太麻煩」,希望能有低鹽版本或改良款。
但品牌卻每次都冷回:「我們的標準是業界最高,不會為了遷就市場降低品質」、「不喜歡可以不要買」。

他們堅信「只有我們才懂狗狗要吃什麼」,卻完全忽略真正的消費者其實是毛孩的主人——
不是你的理念值不值得認同,而是人家有沒有參與這段價值的建構。

後來,幾家標榜「低鹽、即開包裝」的同業興起,並強調「根據顧客回饋研發」的新款產品,一年內就佔據市佔。
反觀這家則聲量直落、退貨率升高,幾個月後傳出資金鏈斷裂,悄悄退出市場。

♠ 顧問評論:

創辦人常把品牌當成孩子,但你不能只問自己「我覺得好不好」,而要問市場「他們想要什麼」。
你以為自己在堅守品牌理念,但在顧客眼裡,你只是不肯聽話的頑固老爸。
品牌經營不是固執地證明自己「很棒」,而是謙卑地讓顧客說:「你懂我」。

【成功品牌心態|自我檢核清單】

來吧,放下品牌主的自信,來面對這四個心態的五道關卡,看你現在卡在哪:

❶ 面對它:你是否真的懂「品牌是一種情感」?

  1. 你能清楚說出,顧客對你品牌的「感覺」是什麼嗎?
     → 如果顧客只說「便宜」、「方便」,代表品牌感受力低。
  1. 你知道自己品牌的情感核心詞彙嗎?(如:信任、陪伴、自由)
     → 這些詞會決定你之後的溝通、設計、內容走向。
  1. 你的品牌故事能打動人嗎?
     → 不是唸創辦人履歷,而是講一個讓人願意傳的情感故事。
  1. 你的商品能喚起某種記憶或情境嗎?
     → 讓人一吃就想起家鄉、一摸就想到誰,那才是品牌。
  1. 你有曾經因為顧客留言而感動嗎?
     → 顧客動了心,品牌才有生命。

❷ 接受它:你是否真的願意「投資品牌」?

  1. 你有預算與人力明確編列給品牌建設嗎?
     → 不是剩下時間做品牌,而是主動投入。
  1. 你願意培養內部品牌人才嗎?
     → 品牌力不能全靠外包,要有內部文化才有力量。
  1. 你願意花時間經營品牌社群/內容嗎?
     → 社群不是貼促銷,是講價值、講信念的地方。
  1. 你曾為品牌買過「長期效益」而非「短期業績」的廣告嗎?
     → 真正的品牌廣告,可能當下不賺錢,但會養粉。
  1. 你有設定品牌的三年目標嗎?
     → 品牌養不起來,通常因為連養多久都沒打算。

❸ 處理它:你是否讓品牌「創造價值」?

  1. 你的品牌是否比同類商品「貴得有理」?
     → 顧客願意多付一點,才是真的有價值。
  1. 你能明確說出品牌提供了什麼「無形收穫」?
     → 除了產品功能,是否帶來成就感、安心感、品味感?
  1. 你的品牌是否有提供超越產品的體驗或服務?
     → 售後、社群、故事、文化都算。
  1. 你的品牌價值有被團隊內部真正認同嗎?
     → 員工不只在賣產品,而是在傳遞價值。
  1. 你的利潤率是否足以支持品牌的再投資?
     → 沒利潤,就沒品牌。燒完錢要有價值續命。

❹ 放下它:你是否願意「讓品牌歸顧客」?

  1. 你的品牌是否讓顧客參與其中?
     → 包含命名、回饋、創作、故事共創等。
  1. 你是否願意為顧客調整你原本的想法?
     → 為了顧客放下自尊,是品牌主最痛的修行。
  1. 你有主動聽過顧客罵你嗎?而不是解釋?
     → 聽見痛點,才能補強品牌真相。
  1. 你願意讓品牌變成一個「社群」而非只是一間公司嗎?
     → 顧客不是交易對象,而是品牌共鳴者。
  1. 你願意讓顧客成為主角,而不是讓品牌當明星?
     → 顧客要的不是你有多厲害,是你讓他感覺多重要。

真正的品牌修煉,是一場心態轉念的修行

品牌經營,不是設計案,不是行銷戰,不是投廣告。
它是一種長期的、反覆的、痛並成長的心態調整。

這四大心態,說穿了不是多難,而是你能不能面對現實、接受投入、處理價值、放下控制。

這條路沒有速成,只有成熟。
你成熟了,品牌就會茁壯。
你卡住了,品牌也會卡死。


《社群邀請》

這是以企業經營管理為主題的社群,每週會不定時分享相關的資訊、政府資源以及公開班課程,若有興趣,歡迎加入!加入『企業/品牌/商模經營分享』社群!請點選以下連結:https://line.me/ti/g2/-BxSnykJq97Sxw_oP-3hHBDbqfrnr4eM4Fk2EA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

▼ 瀏覽更多 ▼

👉上一篇:彩蛋1-品牌成功的三金口👉返回目錄
加入好友

最新文章

  • 【foryou-10大失敗的品牌與解方】彩蛋2:品牌經營四大轉念
  • 【foryou-10大失敗的品牌與解方】彩蛋1:品牌成功的三金口
  • 【foryou-10大失敗的品牌與解方】十大常見品牌誤區
  • 課程分享【創業實踐—解碼市場需求:品牌翻盤學-10大失敗的品牌與解方】
  • 【foryou-10大失敗的品牌與解方】經營品牌的真正目的

2025 年 9 月
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
1234567
891011121314
15161718192021
22232425262728
2930  
« 8 月    

文章分類

  • foryou-10大失敗的品牌與解方 (16)
  • Foryou觀點 (39)
  • New. 最新消息 (25)
  • 品牌經營老實說 (15)
  • 線上數位課程 (22)
  • 輔導案例 (26)

ESG台灣蔬果創價服務中心

  • ▸ 服務宗旨與願景
  • ▸ 創價服務介紹
    •  ▹ 蔬果裁切
    •  ▹ SES超節能乾燥
    •  ▹ 食材乾燥
    •  ▹ 高麗菜乾食譜
    •  ▹ 保健食品開發
  • ▸ 媒體報導
  • ▸ 服務洽詢
©2025 活意行銷企管顧問 | Powered by WordPress and Superb Themes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