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從創意到生意 系列》
文/foryou活意行銷企管顧問
www.foryou.tw
兩岸猿聲啼不住,
輕舟已過萬重山!
做生意可以選擇~
A.順水推舟
B.逆流而上
您喜歡走哪一條路呢?
在業務談判的過程,
您用了幾分IQ?
又用了幾分的EQ呢?
兩者都沒用,
當然是阿Q囉!
有夢最美,
但須逐夢踏實,
方不致於南柯一夢,
夢醒獨觴!
失敗的人找藉口,
成功的人找方法,
賺錢的人則幫顧客找理由!
您呢?

順勢而為、逆勢而上,借力使力不費力
「若***企業的新品牌要擴大經營績效,重點資源應該投入淡季行銷還是旺季行銷,哪一個更有效?為什麼?」
這是今天社群與電商行銷班的討論題。
我將學員分成A/B兩組,由班代小瑛與副班代阿智領軍,並以班上某位學員的企業作為案例,進行分組CASE-STUDY演練與PK。
教室裡的氣氛既緊張又充滿期待,每個人手中筆記本翻動聲此起彼落,空氣中彷彿能聞到策略交鋒的火花味。
小瑛的淡季策略:逆勢而為,低成本高曝光
「老師、各位同學大家好,我們A組抽中的是[淡季行銷]。」
小瑛站上台,肩膀微微挺直,眼神透露出一種緊張中帶著自信的堅定。
她深吸一口氣,開口道:
「經過組員討論,我們認為旺季是兵家必爭的紅海市場,而這家企業目前規模不大,品牌知名度有限。如果硬擠進旺季,恐怕要面對龐大的廣告成本與競爭壓力,可能投入不成比例。相比之下,淡季雖然消費力較低,但競爭少、費用低,曝光效果反而更高,能讓我們慢慢累積品牌聲量和顧客信任。」
小瑛舉起手中的分析圖表,指向淡季行銷的優勢數據:
「這裡可以看到淡季的市場成本僅是旺季的一半,但曝光率卻能達到七成以上,只要策略正確,回報效益非常可觀。」
台下的同學眼神閃爍,顯然開始對淡季行銷有了新認識,氣氛像是春天的田野,悄悄萌芽著可能的機會。
阿智的旺季策略:順勢而為,市場乘數效應
輪到副班代阿智,他步上台,手中握著資料夾,語氣鎮定而沉穩:
「老師、各位同學,我們B組抽中的是[旺季行銷]。」
「剛剛A組分析很到位,但我們討論後認為,旺季雖然競爭激烈,但市場本身的餅也隨之變大。即使品牌知名度還不高,只要找到正確的切入點、搭上市場的順風車,也能分到一塊可觀的羹。市場熱鬧,意味著機會多。」
阿智將手中的圖表投影在螢幕上,細數旺季購物人次、廣告曝光增幅、潛在成交額的數據:
「這是一個乘數效應:旺季的消費量是淡季的三倍以上,如果策略得當,即便資源有限,也能發揮放大效益。」
他語氣中帶著一絲挑釁意味,但更多的是自信,台下同學開始低聲討論,計算著自己的品牌是否能在旺季抓到機會。
分組PK:火花四濺的質問時刻
「接下來,請針對另一組的報告提出一個質問。」
PK規則一出,教室瞬間像被火花點燃,緊張卻又期待的氣息彌漫整個空間。
B組的小媄首先舉手,語氣帶著挑戰:
「請問A組,淡季之所以被稱為‘淡’,就是因為消費意願低。雖然同業投入少,但競爭仍然存在。我經營電商多年,深知淡季推行銷事倍功半,要刺激不消費的顧客,難度極高。請問你們要如何讓消費意願不高的顧客動起來?」
A組稍作沉默,隨即腦力風暴後,由阿綸出面回答:
「我們認為關鍵在於先建立品牌基礎,利用內容行銷、社群互動、口碑傳播,慢慢將淡季的消費者培養成熟客。就像在淡水河中放置水車,雖然水流不急,但日積月累,最終也能產生可觀能量。淡季就是我們積累品牌能量的時期,為旺季打下扎實基礎。」
輪到A組提出質問:
「請問B組,在旺季雖然市場大,但現在是M型化時代,資訊透明,消費者傾向選擇知名品牌。以一個新品牌,要如何在強敵環伺下搶市?」
阿智微微一笑,回答:
「策略不是硬碰硬,而是精準切入。鎖定特定族群需求,精準投放行銷資源,再配合限量或差異化產品,即使在紅海也能切出自己的藍海。重點在於——你得搭對車,順著市場熱度發力,而不是盲目跟風。」
順勢與借力是致勝關鍵
從古至今,許多大老闆做生意總離不開「風水學」,但真正的好風水,不在於擺什麼物件,而在於懂得『順』。
順勢而為、導勢而行,是所有成功者的共通法門。
在線上或線下行銷都是如此:
- 搭順風車,借力使力:能順勢而行,事半功倍;
- 擠不上車、搭錯車、摔下車:即使旺季也可能落得「旺季不旺」;
- 淡季打好基底:旺季的生意是淡季的加乘效果,基底不同,成果天壤之別。
銷售技巧同理:觀察力、趨勢洞察、消費者需求、適時的臨門一腳,缺一不可。
價格,有時只是顧客猶豫的藉口。
實戰小提醒
- 淡季行銷目標:累積品牌、培養核心顧客、低成本試驗策略。
- 旺季行銷目標:乘市場熱度放大銷售、快速取得市場份額。
- 資源分配策略:先看品牌現況、目標族群、競爭態勢,再決定淡旺季投放比例。
思考題
- 若你是A組或B組成員,你會如何回應對方的質問?
- 在有限的行銷資源下,你會選擇淡季行銷還是旺季行銷?理由是什麼?
- 你認為「順勢而為」在你的行業中,應如何落地實踐?
- 假設你的品牌知名度極低,淡季打基底與旺季追熱度,哪一種策略能更快看到績效?為什麼?
- 不論是淡季行銷還是旺季行銷,我們要如何幫顧客找到消費的理由呢?
foryou顧問點評|請幫顧客找消費的理由
這篇案例提醒我們,做生意不能盲目硬拗,而是要「打蛇隨棍上」——順勢而為,借力使力。」
就像班上分組討論的淡季與旺季行銷,不存在絕對對錯,重點是要觀察市場風向、判斷消費者心態,選擇最能放大資源效益的切入點。
A組淡季切入,是降低競爭、創造曝光的策略;
B組旺季切入,是乘勢放大、搶占市場的策略。
兩組都對,但誰能抓住市場節奏,誰就能事半功倍。
今日案例給我們三個重要啟示:
① 順勢而為,別逆流而上
市場的風向就是最現實的指南,逆流而上不僅費力,更容易浪費資源。懂得借勢、搭車,才能將有限資源放大效益。
② 基底決定成效
淡季的行銷雖小,但為旺季鋪路;旺季的高峰表現,也取決於淡季基底的扎實度。換句話說,先打好底層才有辦法在高峰時水到渠成。
③ 觀察力+臨門一腳=成交
銷售不是只靠價格,而是觀察消費者的需求、洞察市場機會,再搭配適時的行動。順勢而為的智慧,就是能在對的時間、對的場景,給顧客想要的理由。
※今日關鍵金句|「順勢而為,借力使力,臨門一腳,水到渠成。」
經營者必須明白,策略不是硬搬,而是找出最合適的切入點,既能省力,又能快速放大成效。
懂得「打蛇隨棍上」,才能在市場裡穩健前行,化挑戰為機會。
最後,再問大家一個問題~
「Q. 為何在母親節時,餐廳即使沒優惠,也會一位難求?」
《社群邀請》
這是以企業經營管理為主題的社群,每週會不定時分享相關的資訊、政府資源以及公開班課程,若有興趣,歡迎加入!加入『企業/品牌/商模經營分享』社群!請點選以下連結:https://line.me/ti/g2/-BxSnykJq97Sxw_oP-3hHBDbqfrnr4eM4Fk2EA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