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從創意到生意 系列》
文/foryou活意行銷企管顧問
www.foryou.tw
成敗論英雄,
你若成功,說什麼都是真言,
你沒成功,說什麼都是屁話。
成者為王、敗者為寇,
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,
萬事俱足,只欠東風,
成敗之間,往往僅差臨門一腳!
走過必留痕跡,
唯有結果方能論輸贏!
不管客從哪裡來,
坐、請坐、請上坐,
茶、喝茶、喝好茶,
攔客、接客與請客,
卻沒讓客留下買路財,
到嘴的肥肉跑掉了,
那您就虧大囉!

人氣只是表象,有無訂單才是真相
「我們公司很早就投入電商經營,雖然在業界是後發品牌,也沒有太多廣告預算,但在各電商平台的供應商排名卻算前列,銷量還不錯。」
電商行銷課程,輪到黃經理上台分享。
教室裡微微安靜,大家都屏息以待。與大多數電商小白不同,黃經理的公司在各大平台表現卓越,她的一句話瞬間抓住所有學員的注意力。
成績不等於本質,人氣背後有隱憂
「是否可以請黃姐介紹一下,如何在沒花太多廣告預算下,還能在各電商平台拿到好業績?」
學員A迫不及待舉手,眼睛閃著期待的光。
黃經理微笑,語氣輕描淡寫:
「很簡單,我們產品好賣又不貴,電商平台為了業績好看,在節慶檔期會自動推播,甚至安排最佳版位。魚幫水、水幫魚,雙方都有好處。」
她的語氣平和,但其中透露出長期累積的品牌能量、產品穩定性,以及與平台建立的默契。
不過,這只是結果,並非背後的核心策略。
競爭者與市場現實
「難道你們的同業都不經營電商平台嗎?」
學員B舉手問,眉頭微皺。
黃經理說:
「早期市場上的老品牌重視實體店面,砸錢在電視、雜誌廣告上,直到近年才投入電商。雖然有品牌知名度,但和平台的合作還在摸索階段。至於新生品牌,雖然網路廣告投得狠,但名不見經傳,目前不會對我們造成威脅。」
她嘴角微微上揚,透露出一種淡定自信,但真正的策略仍未完全揭露。
拼價戰與平台壓力
「黃姐,貴公司產品雖然不貴,但其他品牌更便宜。你們如何因應同業的拼價競爭?每家平台要求最低價,怎麼辦?」
學員C拿出手機,秀出搜尋的畫面,語氣專注也渴望想知道如何因應各平台的衝突要求。
黃經理沉穩回答:
「比價透明確實麻煩,我們透過商品區隔,讓不同平台呈現不同款式,避免直接比價衝突。至於低價競爭,看策略與業務溝通決定是否跟進,這牽扯較複雜,無法三言兩語說清。」
她巧妙避開敏感話題,依舊保持四兩撥千斤的節奏。
官網經營的盲點
「既然貴公司電商表現佳,為何還來上這堂課?」
我問。
黃經理直率地說:
「老師,這正是我的痛點!雖然電商平台業績不錯,但官網銷售完全不行,不知道問題在哪。再者,電商平台每年費用增加、競爭者也多,隱憂不少,所以想來學看看如何改善官網業績。」
語氣裡帶著無奈,也透露出對解決問題的渴望。
官網導流沒問題,導購才是關鍵
「官網上做了哪些嘗試?」我追問。
「促銷優惠、Google與FB廣告都做了。去年還找了SEO公司優化網站,包括架構、標題、文章與關鍵字,花了半年時間完成。雖然Google排名上去了,但訂單數幾乎沒變。」
黃經理搖頭,語氣裡帶著苦笑。
調出黃經理公司官網的GA後,發現他們近兩年每日上網的不重覆IP數都高達1500人以上;
但完成結帳數卻屈指可數,意味著他們的問題不在[導流]上,而是在[導購]上,這也說明了為何SEO公司的優化作業帶不出效益來。
人氣不等於業績。
我曾輔導過一個人氣旺盛的休閒園區,平日遊客絡繹不絕,假日更是排長龍。
但業主卻是憂愁苦臉,因為實際消費率低,盈利甚至是負數。
人氣≠訂單,故即使是一家門庭若市的店,也未必代表會有業績,客人可能只是路過、湊熱鬧,或者進門空手而回。
也就是說,當提袋率或訂單轉換率不高時,無疑就是所謂的叫好不叫座的經典案例。
導流+導購,缺一不可
在業務訓練課程中,我一再強調[導流+導購]乃是缺一不可的銷售接力技巧:
- 導流:吸引目光,製造訪問量;
- 導購:把流量轉化成訂單,提供臨門一腳;
- 成交:掌握購買時機,價格只是猶豫藉口。
成功的銷售絕非單只靠七吋不爛之舌,必須有週邊配套能及時支援收割,尤其在顧客動心時如何補上臨門一腳,方能水到渠成CLOSE訂單。
線上線下皆然:人氣只是前戲,買氣才是實質營收。
煮熟的鴨子,如果沒有臨門一腳,還是會飛走。
因此,黃經理在此堂電商行銷課程中得好好學習如何導購囉~
- 顧客為何要在官網買?
- 官網下單比平台多了什麼價值?
- 如何縮短下單門檻,降低猶豫期?
- 如何提高購物車完成率?
- 如何提升官網黏著度與會員活躍度?
- 如何運用會員名單做精準行銷、再行銷?
黃經理的問題,其實也是多數品牌的縮影:人氣不等於訂單,流量不等於收益。
唯有掌握導購策略與購買動線優化,才能把流量轉化為真正的營收。
思考題
- 為何下了廣告、做了SEO,卻不一定會有訂單?
- 若每日官網訪客多,但訂單少,你認為最大問題是什麼?
- 怎樣的官網設計或行銷策略,能讓「入門空手」的顧客轉化為購買?
- 如何利用會員資料與再行銷策略,提高官網訂單數?
- 在線上銷售中,「人氣」與「訂單」落差,你認為應如何衡量與改善?
- 若要提升官網的導購能力,你會優先解決哪些問題?(例如:購物車流程、價格透明、優惠提示、信任感建立)
foryou顧問點評|市場經營,配套一定要到位
這篇案例再次提醒我們,「萬事俱足,只欠東風」——成敗往往差在臨門一腳。
黃經理的案例非常典型:流量有了、人潮有了,但業績卻不見成長。
這正說明了銷售的核心不是單純導流,而是還需要導購。
集人氣只是鋪路,把人氣轉化為買氣,才是商業結果的關鍵。
經營者必須理解:市場上的每一個接觸點都不是單純展示,而是商機的節點。
從廣告曝光、流量導入,到購物流程、促購誘因、會員互動,每一步都必須有設計、有意圖,才能形成完整的「消費轉換閉環」。
流量只是一個起點,真正考驗經營者的是如何設計臨門一腳:
是促銷優惠、是限時限量、是會員專屬福利、還是流程優化,這些細節決定了進門顧客最終是否下單。
同時,經營官網或自有通路,也要把握數據分析的能力:
分析客戶點擊、瀏覽、加入購物車到實際結帳的每一個環節,找出漏斗中掉落的關鍵點,針對性優化。
這是把人氣轉化為買氣的必修課。
今日案例給經營者三個重要啟示:
① 人氣≠業績
不管線上或線下,門庭若市也未必叫座。要抓住臨門一腳的契機,才能把流量轉換為實際營收。
② 導流+導購,缺一不可
再漂亮的廣告、再高的SEO排名,如果沒有順暢的購物流程、清楚的誘因、及時的臨門一腳,消費者還是可能空手而回。
③ 經營官網不是簡單搬廣告
官網的價值在於掌握品牌主控權與會員資源,透過會員經營、差異化服務、促購誘因,才能提升轉換率與黏著度。流量只是基礎,轉化才是王道。
※今日關鍵金句|「臨門一腳決勝負,人氣只是開端,買氣才是終點。」
提醒經營者:市場曝光與流量固然重要,但真正影響營收的是能否將動心的顧客化為實際購買行動。
萬事俱足,唯臨門一腳不可或缺——包括流程順暢、誘因明確、服務貼心,才能確保每一次接觸都能產生商業價值。
換句話說,別只追求吸引人來,重點是讓人「留下買單」,如此一來,業績才會水到渠成。
最後,再次問大家這個問題~
「Q. 為何辦了促銷、下了廣告、做了SEO卻未必會有訂單?」
《社群邀請》
這是以企業經營管理為主題的社群,每週會不定時分享相關的資訊、政府資源以及公開班課程,若有興趣,歡迎加入!加入『企業/品牌/商模經營分享』社群!請點選以下連結:https://line.me/ti/g2/-BxSnykJq97Sxw_oP-3hHBDbqfrnr4eM4Fk2EA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