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從創意到生意 系列》
文/foryou活意行銷企管顧問
www.foryou.tw
人為財死,
鳥為食亡!
想偷雞,
也得蝕把米!
想引客入甕,
想一想,
您提供了什麼誘餌呢?
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
也不存在不勞而獲的事。
想期待,
守株就能逮到兔,
想期待,
瞎貓能碰上死耗子,
就看我們佈下啥局囉!

賣點不是炫耀,顧客得利才會成交
課後,教室裡的人潮逐漸散去,巫經理卻腳步加快,捧著一個剛開發完成的新產品,滿臉期待地走到我面前。
「老師,這是我們公司最新的力作!」
他的語調帶著一種「終於輪到我亮相」的自豪。
說著,他一邊比手畫腳,一邊開始介紹:
「我們有專利技術、獨家配方、市場首創功能,包裝請了知名設計公司操刀,還找了一線藝人代言。現在末端售價訂在4950元,跟競爭者差不多,您覺得月銷量能有多少?」
我看著他數著手指,像背考題般逐條唸出「賣點」,那股興奮勁兒,彷彿這產品已經準備大賣。
第一問:顧客到底是誰?
「先別急著談銷量,巫經理。這產品的目標顧客是誰?」
這問題,他顯然準備過:
「目標顧客是年輕的都會白領,尤其是愛嚐鮮、追流行、講究話題感,又注重性價比的那群人。」
至少,他沒有落入「0到99歲都適合」的誇大陷阱。這一點算是加分。
第二問:顧客為什麼非買不可?
我接著追問:
「那麼,能否告訴我,這產品給了這些顧客什麼樣的好處,能讓他們非買不可?」
他愣了一下,隨即語速加快地回答:
「老師,我剛剛說過了呀——我們有專利技術、獨家配方、首創功能、設計公司包裝、一線藝人代言……」
我忍不住笑了,擺擺手打斷他:
「巫經理,我不是問特色,我是問顧客的好處。換個角度,市場上早已有類似商品,你們不是第一個,也不是唯一一個,顧客為什麼要在萬中選一的情況下挑你們?」
教室氣氛靜了下來,他臉上閃過一絲不安,語調開始顯得心虛。
第三問:換你是顧客,會買嗎?
我換個方式再拋個問題過去:
「如果換作你自己是消費者,你會因為它有專利技術、獨家配方、找大咖設計師和明星代言,就毫不猶豫掏出4950元嗎?」
他先是挺直了身子,斬釘截鐵地說:「當然會!」
但下一秒,聲音卻小了下來:
「不過……應該還是會想一想,到底值不值得。」
這種瞬間的語氣轉折,比任何答案都誠實。
關鍵反問:什麼狀況能讓你不假思索?
我追擊:
「好,那什麼情況會讓你毫不猶豫地掏錢?」
巫經理幾乎脫口而出:
「那當然是對我有用,價值要超過4950元才行啊!」
我看著他,微微一笑。這就是重點。
生意的真相:顧客心裡的算盤
沒錯,人性使然,所有的消費決策背後都是一盤算盤:
「我得到的利益,是否大於我付出的代價?」
- 若答案是肯定,顧客會覺得物超所值,甚至衝動購買。
- 若答案是否定,顧客立刻覺得不划算,轉頭就走。
這就是交易的天秤。
產品的專利、明星、設計再怎麼耀眼,如果沒有換算成「顧客能明確感受到的利益」,都只是浮雲。
利,是天下最大的誘餌
做生意,本就是「求利」。
但要顧客先掏錢,必須先讓他們感覺「我有利可得」。
這個「利」可以是:
- 金錢利益:買到比原先更便宜或更多的東西。
- 功能利益:幫我省時、省力、提升效率。
- 情感利益:能滿足我的虛榮、安心、被認同的需求。
- 象徵利益:讓我覺得自己更有格調、更接近理想生活。
換句話說,利 ≠ 廉價,
利 = 顧客切身能感受到的好處。
如果巫經理的產品沒有把這層「利」說清楚,僅僅靠「我們有明星、我們有設計」來打動人心,那只是單向的自我炫耀。
對顧客來說,這跟「老王賣瓜」沒什麼兩樣。
賣點 ≠ 賣夢,賣點 = 賣利
賣點不是企業自己滿意地背誦,而是顧客心中能否聽到「對我有用」的訊號。
唯有當賣點轉化為顧客的利益,才真正具有成交力。
在銷售預測之前,先問自己一句話:
「這個產品,能讓顧客覺得買到就是賺到嗎?」
否則,所有的預測都只是數字遊戲罷了。
思考題
請你停下來,問問自己:
- 我的產品特色,是否能被轉譯成顧客實際可感的利益?
- 如果我是消費者,我會覺得「這4950元花得超值」嗎?
- 在這場交易裡,顧客能清楚回答「我得到的比我付出的更多」嗎?
- 我目前的賣點,是在「炫耀公司有什麼」,還是在「回饋顧客得什麼」?
銷售不是喊口號,而是幫顧客算一筆划算的帳。
當顧客覺得自己佔到便宜,交易才會水到渠成。
foryou顧問點評|生意好不好賣,看你給了什麼好處
創業者最容易犯的毛病,就是把心思全放在「我的產品有多棒」,卻忽略了「顧客能得到什麼好處」。
事實上,顧客買的不是產品本身,而是「利益」,是「好處」,是「這筆錢花得值得!」
要讓顧客掏錢,先讓他感受到物超所值。
這一課再次強調了經營的本質:交易的核心從來不是你想賣什麼,而是顧客能得到什麼利。產品再高端、包裝再華麗,如果顧客心裡的「利」感知不到,交易就不會發生。生意講究的,不是單純的說明特性,而是讓顧客明白「我掏這筆錢,能賺到什麼好處?」
今日的三個關鍵啟示:
① 先讓利,後求利
消費者的行動取決於「利大於損」,先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,才能順利完成交易。
② 利是誘餌,價值是魚餌
誘餌放得對,魚自然上鉤。產品的特性只是餌料,顧客看到的利益才是決定購買的關鍵。
③ 換位思考,不要老王賣瓜
把自己放在顧客立場,思考「我為什麼要花這筆錢?得到什麼好處?」再設計產品與銷售策略。
※今日關鍵金句|「利字擺中間,顧客高興,生意自然順水推舟。」
經營者要牢記:做生意,先思考顧客得到什麼好處,再談價格與銷量,否則所有數字都只是空談,無法真正轉化為營收。
最後,再問大家一個問題~
「Q. 為何許多甜點都在訴求幸福感,而非僅是強調使用的配方原料?」
《社群邀請》
這是以企業經營管理為主題的社群,每週會不定時分享相關的資訊、政府資源以及公開班課程,若有興趣,歡迎加入!加入『企業/品牌/商模經營分享』社群!請點選以下連結:https://line.me/ti/g2/-BxSnykJq97Sxw_oP-3hHBDbqfrnr4eM4Fk2EA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
▼ 瀏覽更多 foryou銷售心法 ▼
👉上一篇:4. 價值是顧客心中的尺 | 👉返回目錄 | 👉下一篇:6. 一分行情一分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