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Menu
活意行銷企管顧問
  • ∎ 關於活意
    • ⌞公司簡介
    • ⌞顧問介紹
    • ⌞榮耀分享
    • ⌞商標智財
    • ⌞reBrand品牌進化實務
  • ∎ 服務項目
    • ⌞IP授權與行銷
    • ⌞品牌專書出版
    • ⌞品牌價值工程-品牌夢工廠
    • ⌞品牌進化reBrand
    • ⌞品牌經營設計
    • ⌞經營管理輔導
    • ⌞企業經營診斷
    • ⌞網路品牌行銷代操
    • ⌞品牌輔導
    • ⌞媒體公關行銷
  • ∎ 最新消息
    • ESG台灣蔬果創價服務中心
  • ∎ 訓練課程
    • ⌞線上數位課程
    • ⌞電子商務及跨境電商發展人才需求課程
    • ⌞企業競爭力提昇系列 / 訓練課程
    • ⌞品牌經營與行銷實務系列
    • ⌞自媒體/媒體公關系列
    • ⌞業務培訓系列
    • ⌞店家經營實務系列
    • ⌞顧客經營與管理實務系列
    • ⌞創意到生意系列
    • ⌞政府資源系列
    • ⌞其它課程系列
    • ⌞教育訓練需求表
  • ∎ 輔導案例
    • ⌞經營管理案例
    • ⌞開店高手案例
    • ⌞媒體公關行銷案例
    • ⌞網路行銷案例
    • ⌞品牌設計案例
  • ∎ Foryou觀點
    • ⌞品牌經營老實說
    • ⌞foryou-10大失敗的品牌與解方
    • ⌞foryou銷售心法
  • ∎ 聯絡活意
活意行銷企管顧問
2025 年 10 月 21 日2025 年 9 月 26 日

【foryou銷售心法-9】見人說人話

《從創意到生意 系列》

文/foryou活意行銷企管顧問
www.foryou.tw

逛街買衣服,
您喜歡老闆如何推薦?
合身還是舒適?
尊貴還是氣質?
一件一服有百種推薦詞,
老闆說謊了嗎?
您為何會心動了?

擬定一份好的銷售話術,
是行銷業務的基本功,
但在動筆前,
您是否知道自己在跟誰說話?
您是否知道有錢人在意什麼?
您是否知道冇錢人在意什麼?
您是否知道當媽媽的在意什麼?
您是否知道年輕人在想什麼?

還有,
您敢掛羊頭賣狗肉嗎?


產品再好,話術不到位,一樣賣不動

「老師,產品開發完成後,接下來要做什麼?進行通路的開發嗎?」
班代阿倫的聲音,帶著一股急切。
課堂上,他的組正以自家公司的新產品為案例,壓力全寫在眉宇之間。

我沒有立刻回答,只是靜靜看著他。
全班同學也跟著轉頭望向這位班代,氣氛像是比賽開始前的秒數倒數。

「別急。」
我緩緩開口,語氣像潑了一盆冷水。

「上市不是短跑比賽,也不是先跑就會贏,而是一場佈局遊戲。準備不齊就衝進市場,新產品再好,也可能變成戰場裡最先倒下的炮灰。」

阿倫愣了一下,嘴角擠出一絲苦笑,只好回頭繼續帶組員補強企畫書。那一刻,我看到的不是學生,而是一個正準備進市場的創業者,心裡全是「怕被對手搶先」的焦躁。

企畫完成,才是開戰前哨

當各組的產品企畫書一一交上來,我宣布新的任務:
「接下來請依產品特色,撰寫銷售話術。給大家30分鐘,完成後派代表上台發表。」

全場一陣竊竊私語,學生們一臉「這也要寫?」的驚訝。

副班代小瑛舉手:
「老師,銷售話術只要寫一份就好嗎?」

語氣帶著學生式的單純,但我知道這背後正好藏著行銷最常見的誤區。

「不,當然不只一份。」
我立刻借題發揮。

「顧客不同,話術怎麼可能一樣?如果你對著銀髮族說『這能讓你充滿活力像二十歲』,結果他們回你一句『別鬧了,我只想睡得好、走得穩』,那就全盤皆輸了。」
學生們忍不住笑了,但笑聲背後是點頭如搗蒜的認同。

不同對象,不同戰術

小瑛的組目標顧客是「少運動的白領上班族」與「開始退化的銀髮族」。
我立刻追問:
「妳覺得同一句話能同時打動兩群人嗎?」

「應該不行吧,需求不同。」
她小心翼翼回答。

「正確!」
我點頭。

「對白領族群,你要講舒緩壓力、保持專注;對銀髮族群,你要講保護關節、提升生活品質。話術不分眾,產品就等於沒有靈魂。」

我再逼問:
「妳們的產品要怎麼賣?直接對消費者,還是透過通路?」

「透過藥局。」
她說。

「那就更複雜了。藥局不在意你的產品能不能幫老人走得更穩,他們只在意能不能賣得快、賺得多。」

全班一陣恍然大悟的聲音。
這時候,我補上最後一刀:
「所以你們至少要準備三份話術:白領版、銀髮版、藥局版。」

這下,學生們原本輕鬆的臉色瞬間收緊。
有人開始拼命翻白眼,有人低頭狂打字。
我心裡暗想:很好,這才是真正的行銷訓練,不是寫作業,而是逼近真實戰場的模擬。

話術是成交的槓桿

我提醒大家:
「產品是硬體,話術是軟體。硬體再好,如果軟體跑不起來,機器一樣是廢鐵。」

消費者站在貨架前,面對陌生產品的那一秒,決定權不在成分表,而在於「一句能打動他」的話術。

  • 沒有人解釋,產品就等於隱形。
  • 沒有人點出好處,顧客就不知道該買什麼。
  • 沒有人精準推動,他就默默轉身走向隔壁的品牌。

五種顧客,五種角色,五種需求

我在白板上寫下五個名詞~「發起者」「影響者」「決策者」「購買者」「使用者」,解釋道:
「顧客大抵上可分成五類,同樣一個產品,你必須清楚知道自己在對誰說話。」

我舉例:工廠要買新設備。

  • 採購:只看價格、供應商信譽。
  • 廠長:在意功能規格、品質穩定。
  • 財務:只管付款條件、折舊攤提。
  • 老闆:一句話——能不能賺錢?

如果業務拿著「最便宜」的報價單去跟廠長談,他會直接冷笑:
「便宜?品質NG的便宜我要買來幹嘛?」
一句話就能把業務踢出門,這就是話術錯位的下場。

五種角色的市場實戰解碼

在行銷與銷售中,顧客不是一個單一的「人」,而是「角色的組合」。
同一筆消費決策,背後可能有五種不同的角色在發揮影響力。
若沒搞懂這層關係,話術很容易對錯人,結果就是「費力不討好」。

1. 發起者(Initiator)

第一個提出需求或購買建議的人。

  • 特徵:通常是問題的感受者,比如覺得「車子太舊該換」、「腰痠背痛該買保健品」的人。
  • 話術重點:要強調「解決痛點」與「改善現況」,讓他覺得自己提出的建議有價值。
  • 案例:小孩喊「同學都有新手機,我也要一支」,小孩就是發起者。

2. 影響者(Influencer)

提供意見、左右判斷的人。

  • 特徵:可能沒有決定權,但很有「參考價值」,例如親友建議、專家背書、網紅推薦。
  • 話術重點:要給足「佐證」與「可信度」,讓影響者願意替你說好話。
  • 案例:媽媽說「這個牌子的奶粉比較安全」,即使爸爸才是掏錢的人,媽媽卻是決定走向的關鍵。

3. 決策者(Decider)

真正拍板定案的人。

  • 特徵:通常握有權力,說了算,比如公司老闆、家庭裡的家長。
  • 話術重點:要直指「核心利益」與「最後價值」,讓決策者覺得這筆錢花得值得。
  • 案例:工廠買設備,最後點頭的是董事長,他就是決策者。

4. 購買者(Buyer)

實際執行購買、付款的人。

  • 特徵:負責下單、議價、談條件。可能不是決策者,但常有「執行阻力」的權力。
  • 話術重點:要兼顧「交易便利」與「合作流程」,別讓購買者覺得麻煩。
  • 案例:公司採購部簽合約、付訂金,就是購買者。

5. 使用者(User)

最終體驗產品的人。

  • 特徵:對產品的使用感最敏感,滿意或不滿意,會決定後續的回購與口碑。
  • 話術重點:強調「使用體驗」與「實際效益」,讓使用者覺得舒適、省心、有感。
  • 案例:買了護腰枕,實際天天用的是阿公阿嬤,他們就是使用者。

五種角色,不一定都同時存在,但常常會重疊出現。

  • 在家庭購物:發起者是孩子,影響者是媽媽,決策者是爸爸,購買者是媽媽,使用者是孩子。
  • 在企業採購:發起者是工程師,影響者是顧問,決策者是老闆,購買者是採購,使用者是產線員工。

如果你只會對一種角色說話,就會錯失成交機會。
聰明的業務,會準備多套話術:不同角色說不同話,最後收斂到同一個成交目標。

案例對比:話術成敗的分水嶺

我曾輔導過兩家食品公司,案例最具代表性。

  • A公司:推出高蛋白餅乾,對藥局採購說「這是最健康的選擇,銀髮族一定愛」。結果,藥局回應:「健康?銀髮族能不能愛不是重點,重點是誰會主動走進來買?」最後,產品只擺了三個月就被退貨。
  • B公司:同樣是高蛋白餅乾,但對藥局採購的話術是:「這餅乾單價高、週轉快,買氣由健身族帶動,銀髮族只是後補客群。」

藥局一聽就懂:這東西能創造毛利。結果,B公司全台鋪貨成功。
差別在哪?不是產品,而是話術。

話術是生意的活水

市場上有句老話:「沒有賣不出去的貨,只有不會賣的人。」
我再補一句:「會不會賣,取決於你能不能對準顧客的心。」

話術不是廢話,更不是華麗口號,而是讓顧客覺得非買不可的理由。
「對人說人話,對心說心話」這就是銷售話術的精髓。

一句話術,就是一個成交槓桿。
推得準,產品上架變明星;推不動,倉庫立刻變墳場。

思考題

  1. 如果你的產品要同時面對「消費者」與「通路」,你會如何調整話術,才能兼顧兩者需求?
  2. 在你最近一次的銷售經驗中,誰才是最關鍵的「Key-man」?你真的對他用了正確的話術嗎?
  3. 我們要如何讓顧客覺得非買我們的產品不可?

foryou顧問點評|不同的顧客,不同的溝通方式

做生意的溝通,最怕的就是「講給自己聽」,而不是講給對方聽。
很多業主以為把產品優點列一堆,或堆滿各種專業術語,就能打動顧客,其實完全無效。
今天這個案例提醒我們,面對不同顧客—消費者、決策者、影響者—
要先搞清楚誰才是關鍵角色(Key-man),再對症下話術;不然,說再多也只是空話。

記得,我在輔導課程中常說:產品可能很完美,但如果話術不對,成交永遠會被卡住。
要能「見人說人話」,就必須先理解顧客的心理、需求與痛點,並把產品利益以對方能理解、認同的方式呈現。
尤其在複雜通路中,銷售話術不僅要針對終端消費者,也要針對中間通路的決策者與採購角色,這樣才能真正打通銷售鏈條。

今日的三個關鍵啟示:

① 搞清Key-man,別亂講話

不管產品多完美,若不先了解誰是決策者,話術再好也無效。銷售成功的前提,是先搞清楚對誰說。

② 需求與在意點比功能更重要

顧客心裡在意什麼,遠比你列出的產品功能更能打動人。把利益說到對方理解的層面,才有機會成交。

③ 通路話術需分層設計

終端消費者、採購、決策者、影響者,每個角色關心的焦點不同。銷售話術要針對角色調整,才能順暢打通市場。

※今日關鍵金句|「說錯話,再好產品也白搭。」

別忘了,銷售不是在「自言自語」,而是在「對話」。
當你能準確對上顧客的需求、職位、在意點,話術才會打到心坎裡,讓對方心甘情願點頭。
反之,若你搞不清楚對誰說話,把通路當成消費者、把使用者當成決策者,不管產品多優秀,都會卡在「沒人買單」的死胡同。

見人說人話,不是逢場作戲,而是專業必修。
只有讓顧客覺得「你懂我」,成交才會順理成章。
換句話說,別把力氣花在堆砌文字或硬拗產品優點上,真正要做的是設計讓顧客心動,甚至自動替你說好話的話術與體驗。
如此一來,生意才能自然而然地成交,而不是靠一張死板的銷售單或一堆廣告去硬拉。

最後,再問大家一個問題~
「Q. 為何地瓜葉在南部是廉價豬食,在北部卻是高價養生食?」


《社群邀請》

這是以企業經營管理為主題的社群,每週會不定時分享相關的資訊、政府資源以及公開班課程,若有興趣,歡迎加入!加入『企業/品牌/商模經營分享』社群!請點選以下連結:https://line.me/ti/g2/-BxSnykJq97Sxw_oP-3hHBDbqfrnr4eM4Fk2EA?utm_source=invitation&utm_medium=link_copy&utm_campaign=default

加入好友

最新文章

  • 【foryou銷售心法-9】見人說人話
  • 【foryou銷售心法-8】顧客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
  • 【foryou銷售心法-7】青菜蘿蔔各有所好
  • 《速纖×波蜜》強強聯手,跨足搶攻千億保健市場
  • 【foryou銷售心法-6】一分行情一分貨

2025 年 10 月
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
 12345
6789101112
13141516171819
20212223242526
2728293031  
« 9 月    

文章分類

  • foryou-10大失敗的品牌與解方 (16)
  • Foryou觀點 (46)
  • foryou銷售心法 (9)
  • New. 最新消息 (26)
  • 品牌經營老實說 (15)
  • 線上數位課程 (22)
  • 輔導案例 (26)

ESG台灣蔬果創價服務中心

  • ▸ 服務宗旨與願景
  • ▸ 創價服務介紹
    •  ▹ 蔬果裁切
    •  ▹ SES超節能乾燥
    •  ▹ 食材乾燥
    •  ▹ 高麗菜乾食譜
    •  ▹ 保健食品開發
  • ▸ 媒體報導
  • ▸ 服務洽詢
©2025 活意行銷企管顧問 | Powered by WordPress and Superb Themes!